丹東助燃節煤劑: 碳中和目標下的減排技術研究進展
2021-08-12 來自: 遼寧展綠節能環保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264
目前我國擁有能源系統(生產和消費),我國天然氣、一次電力及其他能源占能源總量比重逐年增加,但占比較小,雖然煤炭占能源總量的比重逐年降低,但所占比重依然很大,煤炭仍然是我國碳排放主要的化石燃料;在一次能源中化石能源雖然從1978年的96.6%下降到2019年的84.7%,但所占比例在90%左右,化石能源仍然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占主導地位。今天丹東助燃節煤劑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!
關于我國的碳排放,有研究表明,從2000年到2020年,我國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碳排放占比分別在1.2%、13.5%左右,而第二產業的碳排放量比重大,在85%左右,并且第二產業碳排放量變化率與碳排放總量曲線幾乎重合,工業制造業經濟的發展與全社會碳排放總量密切關聯,成為溫室氣體產生的重要根源;到2020碳排放量約100億t,就是要在40年間使我國的碳排放從100億t變為0億t,這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,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減排技術。要實現“碳中和”,不僅僅要考慮節能減排技術,同時還要考慮負碳排放技術。因此,本文中針對這幾種減排技術的研究與發展進行了簡單的綜述。
1 高能效循環利用技術
能效提高技術主要任務是降低能源消費強度,降低碳排放強度,控制煤炭消費,倡導節能(提高工業和居民的能源使用效率)和引導消費者行為。
能效提高技術能降低碳排放強度,成本較低,有顯著的經濟效益,但15%的能源消費碳排放是無法減少的,并且該技術主要受時間成本、激勵錯位、行為因素等方面的影響,要實現碳中和目標,只應用這一種技術是遠遠不夠的。
2 零碳能源技術
零碳能源技術即開發以零碳排放為特征的清潔能源技術,包括可再生能源發電(光伏、風能、水力)、生物能、綠色氫能,實現取代化石能源。
2.1 可再生能源發電
我國可再生能源豐富,發展具有很大的潛力,可再生能源發電主要包括風力發電、太陽能發電、水力發電。
風力發電是利用風輪,通過主軸帶動發電機,將風能先轉化為機械能,然后再轉化為電能。太陽能發電技術有2個方面,分別是光熱發電和光伏發電,一是利用太陽光輻射所產生的熱能進行發電,通常是利用太陽能集熱器將所吸收的熱能轉變成蒸汽,驅動汽輪機發電;二是利用光伏效應,太陽光照射到半導體的p-n結上,形成新的空穴和電子對,由于p-n結內電場的作用,空穴由n區向p區移動,電子由p區向n區移動連接好電路就形成了電流。水力發電是利用葉片收集水流中的動能并轉化為機械能,之后以主軸帶動發電機,使機械能轉化為電能。
以上就是丹東助燃節煤劑的相關信息了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!